|
| 1 | +## 1、段式存储管理 |
| 2 | + |
| 3 | +### 1.1分段 |
| 4 | + |
| 5 | +- 进程的地址空间:按照程序自身的逻辑关系划分为若干个段,每个段都有一个段名(在低级语言中,程序员使用段名来编程),每段从0开始编址。 |
| 6 | +- 内存分配规则:以段为单位进行分配,每个段在内存中占连续空间,但各段之间可以不相邻。 |
| 7 | + |
| 8 | + |
| 9 | + |
| 10 | + |
| 11 | + |
| 12 | + |
| 13 | + |
| 14 | +- 分段系统的逻辑地址结构由段号(段名)和段内地址(段内偏移量)所组成。 |
| 15 | + |
| 16 | + |
| 17 | + |
| 18 | + |
| 19 | + |
| 20 | + |
| 21 | + |
| 22 | +### 1.2段表 |
| 23 | + |
| 24 | + |
| 25 | + |
| 26 | + |
| 27 | + |
| 28 | + |
| 29 | + |
| 30 | +- 每一个程序设置一个段表,放在内存,属于进程的现场信息 |
| 31 | + |
| 32 | + |
| 33 | + |
| 34 | +### 1.3地址变换 |
| 35 | + |
| 36 | + |
| 37 | + |
| 38 | + |
| 39 | + |
| 40 | + |
| 41 | + |
| 42 | + |
| 43 | + |
| 44 | + |
| 45 | + |
| 46 | +### 1.4段的保护 |
| 47 | + |
| 48 | +- 越界中断处理 |
| 49 | + |
| 50 | +1.进程在执行过程中,有时需要扩大分段,如数据段。由于要访问的地址超出原有的段长,所以发越界中断。操作系统处理中断时 ,首先判断该段的“扩充位”,如可扩充,则增加段的长度;否则按出错处理 |
| 51 | + |
| 52 | +- 缺段中断处理 |
| 53 | + |
| 54 | +1. 检查内存中是否有足够的空闲空间 |
| 55 | + ①若有,则装入该段,修改有关数据结构,中断返回 |
| 56 | + ②若没有,检查内存中空闲区的总和是否满足要求,是则应采用紧缩技术,转 ① ;否则,淘汰一(些)段,转① |
| 57 | + |
| 58 | +### 1.5段的动态连接 |
| 59 | + |
| 60 | +1. 为何要进行段的动态链接? |
| 61 | +2. 大型程序由若干程序段,若干数据段组成 |
| 62 | +3. 进程的某些程序段在进程运行期间可能根本不用 |
| 63 | +4. 互斥执行的程序段没有必要同时驻留内存 |
| 64 | +5. 有些程序段执行一次后不再用到 |
| 65 | +6. 静态链接花费时间,浪费空间 |
| 66 | + |
| 67 | +- 在一个程序运行开始时,只将主程序段装配好并调入主存。其它各段的装配是在主程序段运行过程中逐步进行的。每当需要调用一个新段时,再将这个新段装配好,并与主程序段连接。 |
| 68 | + 页式存储管理:难以完成动态链接,其逻辑地址是一维的 |
| 69 | + |
| 70 | +### 1.6信息的保护与共享 |
| 71 | + |
| 72 | +- 这里主要与页式存储管理进行一下对比。 |
| 73 | +- 分段比分页更容易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保护。 |
| 74 | + |
| 75 | + |
| 76 | + |
| 77 | + |
| 78 | + |
| 79 | + |
| 80 | + |
| 81 | +- 纯代码举例:比如,有一个代码段只是简单的输出“Hello World!”。 |
| 82 | + |
| 83 | + |
| 84 | + |
| 85 | + |
| 86 | + |
| 87 | + |
| 88 | + |
| 89 | +### 1.7页式系统与段式系统的对比 |
| 90 | + |
| 91 | + |
| 92 | + |
| 93 | + |
| 94 | + |
| 95 | + |
| 96 | + |
| 97 | +- 补充: |
| 98 | +- 段长是可变的,页的大小是固定的。 |
| 99 | + |
| 100 | +1. 分段存储:段内地址W字段溢出将产生越界中断。 |
| 101 | +2. 分页存储:段内地址W字段溢出会自动加入到页号中。 |
| 102 | + |
| 103 | +### 1.8总结 |
| 104 | + |
| 105 | + |
| 106 | + |
| 107 | + |
| 108 | + |
| 109 | +## 2、段页式存储管理 |
| 110 | + |
| 111 | +### 2.1分页、分段的有缺点分析 |
| 112 | + |
| 113 | + |
| 114 | + |
| 115 | + |
| 116 | + |
| 117 | + |
| 118 | + |
| 119 | +### 2.2基本思想 |
| 120 | + |
| 121 | +- 用户程序划分:按段式划分(对用户来讲,按段的逻辑关系进行划分;对系统讲,按页划分每一段) |
| 122 | +- 逻辑地址: |
| 123 | + |
| 124 | + |
| 125 | + |
| 126 | + |
| 127 | + |
| 128 | + |
| 129 | + |
| 130 | +- 内存划分:按页式存储管理方案 |
| 131 | +- 内存分配:以页为单位进行分配 |
| 132 | + |
| 133 | + |
| 134 | + |
| 135 | + |
| 136 | + |
| 137 | + |
| 138 | + |
| 139 | +### 2.3逻辑地址结构 |
| 140 | + |
| 141 | + |
| 142 | + |
| 143 | + |
| 144 | + |
| 145 | +### 2.4段表页表 |
| 146 | + |
| 147 | + |
| 148 | + |
| 149 | + |
| 150 | + |
| 151 | +### 2.5地址转换 |
| 152 | + |
| 153 | + |
| 154 | + |
| 155 | + |
| 156 | + |
| 157 | +### 2.6评价 |
| 158 | + |
| 159 | +- 优点: |
| 160 | + |
| 161 | +1. 保留了分段和请求分页存储管理的全部优点 |
| 162 | +2. 提供了虚存空间,能更有效利用主存 |
| 163 | + |
| 164 | +- 缺点: |
| 165 | + |
| 166 | +1. 增加了硬件成本 |
| 167 | + |
| 168 | +2. 系统复杂度较大 |
| 169 | + |
| 170 | + |
| 171 | + |
| 172 | +### 2.7总结 |
| 173 | + |
| 174 | + |
| 175 | + |
| 176 | + |
| 177 | + |
| 178 | +------ |
| 179 | + |
| 180 | +版权声明:本文为知乎博主「Linux内核库」的原创文章,遵循CC 4.0 BY-SA版权协议,转载请附上原文 出处链接及本声明。 |
| 181 | + |
| 182 | +原文链接:https://zhuanlan.zhihu.com/p/466602063 |
0 commit comments